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制备与质量指标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制备与质量指标

更新时间:2025-10-24   点击次数:5次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简称OA-12)是一种温和的非离子-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化学式为C₁₂H₂₅N⁺(CH₃)₂·O⁻(氧化胺结构),由十二烷基二甲基胺(DMA)与过氧化氢(H₂O₂)通过氧化反应制得。其兼具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低刺激性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性,在个人护理、家居清洁等领域应用广泛。以下从制备工艺与质量指标两方面详细阐述。
 
  一、制备工艺:
 
  OA-12的主流制备方法为“胺氧化法”,具体流程如下:
 
  1.原料准备:主要原料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胺(DMA,由十二醇与二甲胺通过烷基化反应制得,纯度>98%)与工业级过氧化氢(H₂O₂,浓度通常为30%-50%)。为提升反应选择性,常加入少量催化剂(如磷酸、硼酸,用量约0.1%-0.5%)。
 
  2.氧化反应:将DMA与H₂O₂按摩尔比1:1-1:1.2投入反应釜(带搅拌与控温装置),在50-60℃下缓慢搅拌反应4-6小时。反应本质是H₂O₂在催化剂作用下将DMA的叔氮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氧化为羟基(-OH),随后重排形成氧化胺结构(N⁺(CH₃)₂-O⁻)。此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过高会导致H₂O₂分解失效,过低则反应速率过慢),并通过pH调节(维持弱酸性至中性,pH 6-7)避免副反应(如胺的过度氧化生成硝基化合物)。
 
  3.后处理:反应完成后,通过减压蒸馏去除未反应的H₂O₂与水分(真空度-0.09MPa,温度≤60℃),得到粗产品;再经活性炭脱色(吸附色素与杂质)、分子蒸馏(进一步提纯,去除低沸点副产物)或有机溶剂萃取(如用异丙醇溶解OA-12,过滤后蒸发溶剂),较终获得纯度>95%的白色至淡黄色膏状或液体产品(活性物含量≥30%-50%)。

 


 
  二、质量指标:
 
  OA-12的质量需通过以下关键指标衡量:
 
  1.活性物含量:指氧化胺的实际有效成分占比(通常为30%-50%的液体产品,或≥90%的膏状产品),直接影响使用效果。活性物含量低可能导致表面活性不足(如去污力弱)。
 
  2.pH值:25℃时水溶液的pH值应为6.0-8.0(温和无刺激),过高(>9)可能损伤皮肤或织物,过低(<5)则可能影响氧化胺的稳定性。
 
  3.泡沫性能:OA-12的泡沫丰富细腻且持久(起泡高度≥150mm,稳泡时间>5分钟),适用于洗发水、沐浴露等需要绵密泡沫的产品;但泡沫量低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AES),需复配使用。
 
  4.去污力:通过标准污布洗涤试验(如炭黑污布、皮脂污布)评估,OA-12对油性污垢(如矿物油)与蛋白质污垢(如皮脂)均有较好去除效果(去污力相当于LAS(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70%-80%),且对皮肤刺激性低(急性眼刺激试验评分为“无刺激”)。
 
  5.温和性:经人体皮肤斑贴试验验证,OA-12的刺激性远低于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刺激性评分<1,SLS通常>3),适合婴幼儿、敏感肌护理产品(如婴儿洗发露、洁面乳)。
 
  6.溶解性:易溶于水(25℃时溶解度>50g/L),在硬水中稳定(钙、镁离子对其性能影响小),但与强酸、强碱或高浓度电解质(如NaCl>5%)复配时可能降低活性。
 
  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通过温和的表面活性与较好的温和性,成为个人护理与家居清洁领域的“明星成分”。其制备工艺的关键在于氧化反应的条件控制,而质量指标则直接决定了较终产品的性能与应用范围,为配方师设计安全、高效的产品提供了可靠保障。